2025年3月5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加快新能源基地发展”两大核心任务,为电力设备行业指明了发展路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3.7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至近40%,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市场化进程持续深化。随着政策落地与市场机制完善,电力设备行业有望迎来结构性优化与新增长机遇。
政策框架成型,市场分割加速破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立基础制度规则,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2024年12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已明确建设统一能源市场体系的目标,2025年2月《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通知》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一系列政策旨在破除地方保护与要素配置壁垒,为新能源产业链的跨区域协同与成本优化奠定基础。
改革深化推动行业竞争格局优化。近年来国内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部分环节面临产能过剩压力。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完善招标投标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将加速低效产能出清,促进供需格局改善。例如,2025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引导行业协同发展和供需关系优化,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规范的市场环境。
电力市场机制改革释放长期红利。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建不仅涉及电价市场化,还包括交易机制、跨区输送等环节的创新。报告指出,改革将重点解决市场准入退出、跨区域输电等卡点堵点问题,提升能源资源配置效率。政策驱动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需加快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以适应更开放、透明且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
“沙戈荒”与海上风电引领基地扩容。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将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并统筹消纳与外送通道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达33.5亿千瓦,其中风电与太阳能装机合计突破14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2030年12亿千瓦目标。规模化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推动风光装机量增长,为设备制造端带来稳定需求。
消纳压力倒逼配套体系升级。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大,电力系统消纳能力面临考验。报告提出“统筹就地消纳与外送通道建设”,意味着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与储能设施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例如,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风电与太阳能发电量快速增长,但部分地区仍存在限电问题,亟需通过储能调峰、跨区域调配等解决方案提升系统灵活性。
储能与电网设备迎来增量空间。政策明确将“新型储能”作为高质量发展重点,2025年相关行动方案已提出推动技术标准统一与产业链协同。随着新能源基地项目落地,储能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打开,电网升级改造需求亦将同步增长。设备企业需聚焦高压输变电、储能系统集成等核心环节,提升技术适配性以匹配市场增量。
两会政策为电力设备行业锚定了“市场整合”与“绿色转型”的双重主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加速行业规范化与集中度提升,而新能源基地的规模化发展则为设备制造与配套技术升级提供长期动能。未来,企业需紧抓政策导向与技术趋势,以应对更趋开星空体育官方入口放与竞争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