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回到家儿子都会自觉写作业,现在态度变得很懒散,经常要我三催四请才会动笔。
老师经常反映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也是敷衍了事,课后背的课文总是颠三倒四的。
每次想跟他好好沟通一下吧,他总会冷冷地扔下“随便”“不知道”“不要”,转头就走。
直到那天,班主任给我打来电话:说儿子最近下午频繁请假缺课,不知道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等到儿子回家,在我的严厉逼问下,这才得知儿子是和几个外面认识的朋友逃课上网去了。
从那天开始,儿子把自己关在屋里,每天除了熬夜打游戏就是睡觉,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又不敢骂他、逼他,生怕加重病情,只能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为了能让儿子的问题得到全面了解,我软磨硬泡,才让儿子勉强同意跟我一起去。
从小到大,你几乎都是推着孩子在走,每天关心的基本都是学习、成绩、排名、考试……他喜欢什么、有什么烦恼,你一概不知。
结果上了初中之后,因为学业变难,他陷入了不断的焦虑和自我否定,最后导致自我价值感不足,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给他做规划,几点学习、几点休息等等,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完全不容许孩子拒绝。
孩子上了初中之后,跟我抱怨过好几次“作业太多了、根本写不完,课程太难了...”
“最近成绩下降了,是不是手机玩多了?你看看你,以前好歹算个学霸,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我都嫌你丢人!”
“从内因来看,这孩子从小就在一个比较高压的环境下成长,内心常年压抑,难以发泄。
尤其进入青春期之后,他的心理上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寻求独立,渴望得到更多的自主权。
可是你依旧像过去那样,经常逼迫孩子、用外动力推动孩子,这才导致孩子波动的情绪走向爆发,产生了叛逆厌学的心理。”
现在想想,他那些叛逆、摆烂的行为,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跟我对抗,来表示自己压抑已久的不满。
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
强行要求别人去养一只鸟,就如同逼迫孩子学习一样,在不情不愿的情况下,很难达到预期。
只要好好利用“鸟笼效应”,就能在提高孩子的自主性基础上,有效地减少孩子的叛逆心理,缓解厌学状况。
回到家后,我决定按照咨询师教我的星空体育平台方法试一试,为孩子搭建一个属于他的“鸟笼”。
虽然嘴上说不骂他,但吃饭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的叨叨他,让他少熬夜打游戏,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现在想来,这种焦虑的情绪也在无形之间影响到了儿子,加强儿子的负罪感,让他内心越发痛苦。
所以,我下定决心在家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积极阳光,从内部把鸟笼“打扫”干净。
我还给所有人购置了一批羽毛球装备,拉着老公和儿子每天晚饭后去楼下打羽毛球。
儿子一开始拒绝参加,但被我和老公高涨的情绪所感染,终于忍不住加入了我们,还越打越上瘾。
后来他法国留学的侄子来家里做客,聊起国外的风土人情,孩子听得格外入神,当下就表示想要出国见世面。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学,不是因为他不喜欢,而是因为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
据我观察,儿子平常特别喜欢看电影,尤其是像哈利波特等经典作品,所以我特意买了哈利波特系列的正版英文DVD碟片送给他。
要知道,我从没见过他对英语有这么高涨的热情,他终于不是为我而学,而是自己发自内心地想学了。
除此之外,“鸟笼效应”还可以带给孩子心理暗示,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变成心目中的那个人。
当他无法从学习上获得成就后,人生一下子就陷入了黑暗,到后来只能通过游戏逃避自我。
我对儿子说,其实你们老师之前找过我,他说你其实挺聪明的,尤其是数学,特别有天赋。
后来我装作不小心看到了他的习题,惊呼道:“你看这道题,解题思路清晰严谨,我就说我儿子聪明嘛!”
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能学好,他就会在学习上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好。
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就像鸟笼里填满了花花绿绿的糖果,鸟儿似乎随时都会飞来。
他不再沉迷游戏,而是开始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时间:每天学习、运动、阅读,作息规律。
那天,儿子敲开了我的房门,轻轻地说:“妈妈,我下周想试着去上学,可以吗?”
在孩子的成长中,善用“鸟笼效应”打造积极自由的家庭环境,才能激发他的自驱力,助他迎接独立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