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取荣誉,这背后离不开经济上的支撑,尤其国字号选手代表国家征战,每个人的训练比赛经费都是一笔不菲的数额,这些钱都是从哪来的?
其实在中国体育圈,这个问题无法一概而论,因为项目不同,市场化程度也不同。
像中国足球、篮球,这些在职业化路上先迈出探索之路的项目,和一些相对“小众”、没有市场化前景的项目,在经费来源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一些市场化程度没那么高的项目,或者说平时缺少观众、只在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赛事时,因为“为国争光”才会吸引眼球的一些运动项目,没办法像足篮球那样走职业化、市场化的路,经费无法自筹,更多需要依赖国家财政拨款。
拿《北京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2023年度部门决算公开》的数字举例,这些在北京市体育局官网上都是公开数字。
2023年,该中心收入合计是2亿3942.0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亿3428.61万元,占收入合计的97.85%。
这里的财政拨款,主要是国家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2023年度,该中心财政拨款收、支总计2亿4312.9万元,比上一年增加2342.68万元,增长10.66%。
中心给出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增加优秀竞技冰雪运动员训练经费项目”。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2024年部门预算》显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2024年收入预算9亿0659.80万元,其中主要来源包括:
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3亿1955.4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入1亿6257万元,上年结转3亿1167.74万元等。
在预算支出方面,基本支出1亿3997.67万元,项目支出7亿6662.13万元,合计9亿0659.80万元。
比如,“国家队训练津贴”一项是8143.09万元,目标是“激发国家队人员训练备战积极性,稳定国家队队伍;吸纳更多运动员、教练员、保障人员投入冰雪运动;保障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国家队备战经费”一项是1亿3462.24万元,目标为“……提升参加国际赛事的整体实力,提高国家队整体竞技水平等”。
而其他比如“国际比赛及国际交流”(4335.48万元)、“直属场馆及附属设施运行经费”(6211.53万元)、“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保障”(1亿9941.25万元)等项目绩效目标,“财政拨款”与“上年结转”在预算来源中也都占了大头。
无论是北京市体育局还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中心的收支预算公开情况,都能反映出类似非市场化“小众”项目(相对足篮球而言)的一些特点:
其实就连乒乓球、羽毛球这些在民间有广泛基础的项目,要想职业化实现彻底自负盈亏,来确保国家队的经费,都会有一定难度。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2023年部门决算》,2023年,乒羽中心的收入为1亿2682.42万元,大头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亿0869.26万元,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1459.60万元。
比如“国家星空体育官方入口队备战经费”487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3290万元,最终全年执行数为4521.8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3005.29万元。
再比如“国家队训练津贴”全年预算4038.13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实际执行1053.48万元,也都是财政拨款。
当初之所以足协、篮协和总局“脱钩”,脱离政府事业编制,成为民间独立法人,就是为了趟路,趟一条市场化之路。
而让国家财政来承担这个负担,实在过于沉重,不如放手让它自己去闯,所谓自谋生路,自己想办法。
无论是当初足协“脱钩”、职业联赛成立,还是如今中职联成立,都是朝着这个大方向摸索的,至于种种原因限制,导致职业化中途半端四不象,那是另外的话题。
不过无论职业化多么不彻底,但至少在国字号的经费方面,足协是不朝国家要钱的,因为它自己可以挣钱,自负盈亏。
2022年,中国足协的年度总收入是5.8亿,其中来自授权、赞助、合作的收入为4.7亿,国际组织补贴0.6亿,这两项“自营收入”就占总收入的91%。
另外有0.5亿,来自体育总局购买服务。有的人把这一项理解为财政拨款,但实际并非如此,主要是指总局从足协这里获得裁判、场馆等服务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也是市场行为,而非拨款。
再看支出,足协2022年国字号球队支出2.79亿,远低于赞助收入的4.7亿。
换句话说,国足吸引赞助的能力,不光令它自负盈亏,还为例如青训、各类竞赛的项目发展吸引来了资金。
拿2024年举例,中国男足的赞助商,包括耐克、中国平安这样的“官方高级合作伙伴”(每家1年赞助3000万),有蒙牛、怡宝这样的“官方合作伙伴”(每家1年1500万),爱高这样的“官方支持品牌”(1年500万),还有几家“独立赞助伙伴”等。
另外,中国女足三级赞助商、赛事合作方等,也是足协赞助授权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果这话是说如今国内联赛俱乐部的主要资方大多是国企国资,也许多少有些关联度,但在国足、国家队这个层面,这话还真没说到点子上。
你可以说国足菜、说它不争气,但你说它浪费国家的钱,恐怕还真说不着。(李普利)